院内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文件资料>>院内材料>>正文

    如何写作信息稿

    2015年04月22日 01:38  点击:[]

     

    参考资料:如何写作信息稿

     

    一、简单概说

      信息实际上是一种"内部新闻",它与新闻相比,只是受众不同。其中信息主要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受众为领导同志和管理人员;新闻面向社会公开发表,受众为人民大众。同一篇材料,如果公开发表在报刊上,就称为新闻,如果刊登在内部简报上,就称为信息。

    (一)信息的类别

      根据信息反映的内容,可分为动态类信息、经验类信息、问题类信息、建议类信息。

      根据信息的表达形式,可分为简讯型信息——指一条信息只反映一地一事的简要情况,篇幅较短,时效性很强;综述型信息——指围绕反映组织工作某一方面的问题,对各地各部门反映的同类情况作出综合概述,以反映工作的全貌;述评型信息——指采取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方法来反映情况,既反映客观事实,又依据事实作出客观评价,直接明确地表达采编者的意见和观点,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二)信息写作的一般要求

      1.主题突出,即集中、鲜明、深刻。

      2.言简意赅,篇幅短小、结构严谨。所谓篇中无冗章,章中无冗句,句中无冗字。

      3.表达准确,观点与材料一致、用词规范、判断有分寸。

            4.语言通俗易懂,朴实而又灵动。

    (三)信息文稿的结构

      一、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二、信息写作的要求与技巧

    (一)标题——要引人注目

    1.直述内容的方式

      写作标题可采用直述内容的方式以告知信息需求者本篇文稿之最重要的内容为目的,具有吸引力和很强的导引作用。其具体做法是一语破的、不绕弯子,以最具体、最直接的事实呈现给读者,使之一目了然。直述内容型的标题多用于拟写含有单一信息的动态信息,而不适于内容复杂的信息。

      这类形式的标题不宜用于多项事实的罗列,使得标题过长,这样反而不利于表现信息内容的实质和引起读者的兴趣。直述内容型标题是信息文稿中最常用、占比例最大的类型。 

      示例:1948年,华北解放区召开了一次中等教育工作会议,新华社要发一篇新闻稿和一篇社论,有关同志写了一篇题为《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的消息和一篇题为《关于中等教育问题》的社论,请毛泽东同志审定。毛泽东同志将消息的标题改为《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决定,改善中等教育诸项制度》,将社论的标题改为《恢复和开展中等教育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并作出批示:“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并无内容,不能引人注目。”

       2.概括归纳型的方式

            它多用于综合信息,含有多方面内容、信息量较大的信息。其用语不像直述内容型标题那样具体,通常是概括性的省略语。例如《某某省计划生育工作有三忧》。

       3.评论建议的方式

      评论建议型是把写作者本人对事实的评论、看法、意见或建议融入标题的形式。而其突出特点是主观议论性语言多而叙述性语言较少。而且在标题中常直接用“建议……”等字眼。

       4.题文承接的方式

            这种方式即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它与文章联系紧密,融为一体,成为信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类型也是信息文稿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写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信息采用此类标题后,正文应直接承题而下,没有必要再重复一遍标题;二是这一类型的标题并不能适应于所有信息稿件。就是说,不是任一信息文件的第一句话都可以作信息的标题,它必须适合作正文的前提或导语,是文章的一个有机部分,才能提炼、深化为信息的标题。

    综上所述,一条好的标题应做到:

          1.题文一致:即标题所叙述的事实要与信息内容一致。特别要注意的是,信息标题的写作可以为了吸引读者而适当渲染,但决不能因此而夸大或缩小事实,耸人听闻。在内容一致方面,还要注意用词避免造成歧义。如,《某某村10户存万元》,本来要报道某村集体致富,出现了10家万元存款户,而执笔者如此写,则让人往往以为是10家共同存了1万元。

           2.突出精华:突出最新鲜的事实突出最重要的事实。突出最有特点的事实。

           3.简洁明快:实践证明,标题越长,阅读越不方便,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越模糊;反之,标题越简炼,阅读越方便,给人的印象也就越深刻。

    4. 适当省略:适当概括,适当采用简称。

          5.音节整齐:音节整齐的标题念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方便记忆。

        (二)导语——要直接入题,立片言以居要

      美国新闻专家梅茨说:"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甚至第一行……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毛泽东同志就说过,一切电文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唤起读者注意。

    在目前信息文体的写作中,导语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篇信息的开始一段话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套话。有的信息文稿虽然注意拟写导语,但也流于一般,不够精准深刻,或层次不清。 

    写作导语可采用:

    1.叙述型。它直接将信息内容中最重要和最新鲜的事实告知读者,往往具备事情发展的全部六要素或只缺极少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称作摘要式导语。叙述型导语是信息导语中最常用的一种。

    2.提问型。用提问题的方式,把发生的问题或重要情况,突出尖锐地提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或设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由主体作出解答。两种方式都要问中要害,引出主体。其中设问式要回答简略得体,上承问句,下接主体,并留有余地,使读者产生欲知事情究竟如何的念头,继续读正文。提问式导语能给读者造成悬念,有很强的吸引力。

    3.评论型。一般地说,信息只反映客观事实,不做评论和结论。但如经过充分地调查研究,多方论证,又是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写作者也应如实提供给领导参考。以这一形式写作的导语就是评论型导语。它并不排除对事实的叙述,但更注重叙述中要提出评论或看法。或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总之要把作者的评论说清楚。评论型导语有利于突出信息的主题,使作者直接参与对信息事实的评价。在拟写评论型导语时,由于它具备叙事和议论两个部分,容易写得较长,因此要注意文字简炼,切忌把信息写得头重脚轻,导语比例过重。

    4.概括型。概括型导语,既不采取提问的形式,也没有议论的语言,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叙述导语。它的特征在于,概括性更强,语言更简炼,因而没有叙述型导语那种具体的事实。在信息写作中,往往是一两句话,提纲挈领地介绍信息、的主要内容,其具体事实要到主体中寻找,因此也具有制造悬念的作用。如“据反映,XX市打击经济犯罪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近日,XXX的事迹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这些“问题”“反响”是什么,读者就要到主体中寻找了。概括型的导语多用于内容复杂,有需要多方面阐述的信息。

         综上所述,一段好的导语的应该作到:

    1.紧扣事实的主题:反映信息的最重要、最核心、最有新意的内容,帮读者抓住阅读重点。

    2.文字精练:导语的文要简洁。道理很简单——不能把提要式的导语写成了主体或比重过大。冗长繁杂、模糊不清、平淡无味这些导语写作的大忌。

    (三)主体——有血有肉,要素要全

    信息主体,是信息的展开部分,是对所反映情况的具体说明和阐述。信息主体的要素,可以理解为"两个五"。

      一是"W",即通常说的消息"五要素":何人(Who)、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时(When)、何故(Why)。有了这五个W,就能使人看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在一篇信息中,五个W缺一不可,而且要准确具体。否则,就会使人感到语焉不详,看不明白。

      二是"五有",即有观点、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结果。一篇好的信息不但要有筋骨,还要有血肉,这样才内容丰满。观点、措施、结果构成筋骨,情况和分析构成血肉。

        (四)背景材料——及时交代

    所谓背景,就是用来说明所反映情况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解释其发生或发展的主观条件及其意义的情况。背景材料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深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背景材料的种类及运用

      (1)对比性材料烘托主体

    有比较才能对其进行鉴别。对比性材料是通过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比较,来突出信息主题的材料。往往采取多种对比形式,或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对比;或从空间上用彼地和此地对比;或以正确的和错误的对比;或以计划和实际对比。通常一段背景材料可以兼有两种或多种对比形式。通过对比,可以使信息的观点更鲜明、生动。

    (2)说明性材料说明主体

    说明性材料是介绍与信息内容有关的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与事物发展形成有关的原因、条件和环境的。它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理解信息来源和突出信息的事实意义。

    (3)注释性材料注释主体 

    信息文稿中常常出现某些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专业性或多数读者感到生疏的事实或术语。如果对此不进行必要地解释,肯定会使信息使用者难于理解或一知半解。对有关专业知识或不常用知识进行注释性的材料,包括产品性能,专业术语,不常用的缩语等等,是读者全面、清楚地把握信息内容的重要工具。

    2.运用背景材料应该做到:

    (1)围绕主题:信息写作中,任何材料都是围绕表达主题这一中心而安排的,不能紧扣主题的材料就是信息中该删除的废话。背景材料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背景材料表面上看来似乎与主题关系不大,但它却是起着说明和揭示主题的作用,与主题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信息写作者必须以这一标准来安排背景材料,如果被表面现象蒙蔽,将无关主题的材料也作为信息背景,就失去了运用背景材料的价值。

    (2)灵活穿插:背景材料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放在信息的任何部分,既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融合于其中。这就是求信息写作者全面考虑文章的行文结构和事物的逻辑关系,将背景材料放在恰当位置,既发挥其重要作用,又与主体内容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

    (3)用语要简洁明了:背景材料只对信息起衬托解释的作用,因此要针对具体情况适量运用。需要说清楚的,就不惜笔墨,一一阐明;反之,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 运用背景材料切忌喧宾夺主,废话连篇,淹没了信息内容。

         (五)形式结构

      形式结构是从着笔的角度考虑文章的材料安排与基本框架,它是一篇信息文稿的骨骼。它的安排是否恰当,关系到能否正确、清晰地阐述主题。合理选择信息文稿的形式结构是能否搞好信息写作的关键。

    1.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式的结构,是指完全按照事实的自然规律,以其发生、发展到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动态信息的写作常常采用这种结构。

      这个结构的优点是层次清晰、情节完整;不足之处是由于事件的结果或结论都在全文结束处,所以信息的使用者不能迅速抓取信息的最重要部分,必须将全文读完。这也是它只适用于写作时效性强的突发事件和动态信息的原因。

    2.倒金字塔结构(最常用)

      这一形式结构是指写作时按信息的重要性递减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即把最重要、最精彩或最有吸引力的事实放在文章的开头,以下也按先主后次、先重后轻的顺序来记述或发表议论。倒金字塔式多适用于动态信息的写作。

      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最大特点就是开门见山,让读者阅读伊始就对事件的梗概一目了然,便于对信息的价值迅速作出判断。接下来每多读一个层次,就对整个信息多一层了解。它还有一个有趣之处,就是可以从文章结尾往前删除,删至任一层次,甚至只余标题,剩下来的仍可以作为一条完整的信息使用。

    3.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是指信息各部分内容重要性平等,形式上按系统并行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其书面形式常以一、二、三、四或部门、地域等名称进行分列。其每一并列部分都可以单独成篇,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无所谓孰轻孰重,次序上也可以任意调动。这一形式结构条理简单清晰,易读易记。多适用于综合信息、信息述评和典型经验等类型信息的写作。

    4.自由式结构

      自由式结构是指不受框架的约束,采取灵活的写作方式编写信息文稿。它既可以综合运用上述几种形式结构,也可以完全避开上述几种形式,或纵横交错、或边议边叙、或对话问答,甚至以电影画面镜头的手法写实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任何一种形式结构的选择运用,都应以利于表达信息内容为根本原则。

    三、上报信息的注意事项

    (一)保持原汁原味。

      上报信息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保持原汁原味。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原汁原味,靠的是事实。林语堂先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只有鲜鱼才可清蒸。如何做到信息的原汁原味呢?一是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不必人为地粉饰,没有故意的增删。二是有了鲜鱼,要讲究烹调艺术,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三是只有一条鲜鱼,也不要熬它一锅汤,冲淡了原味。信息贵在简洁、精练,用简炼的语言反映重要的情况,原味是水份少,密度大,才有浓味。沟通的话题。信息是讲究交流和沟通的。现在最难的是反映问题,报忧难。其实,这一问题我以为大家都有一个正确态度,报负面信息,最重要的是要客观真实,这样即使领导批示下去,也不会出现信息员“麻烦事件”的发生。怎样报忧。这里有一个艺术问题。上报信息是一种组织行为,要敢于报,还要善于报。

      比如,发生车祸,脸上留下一块物理性的挫伤,擦了一点皮,心态是很怕见人,将心比心,由此我联想到类似脸面上的事,没有伤筋动骨,如是信息可以不报。但如果我的病是传染病、流行病,有可能危及他人,或这起车祸发生在国道上,并造成交通堵塞酿成后果,那就非报不可了。报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瞒也瞒不住。再谈怎样报忧。一个星期以后,脸上留下了一个浅浅的疤痕。去拍照,脸上的不是照出来了吗?

      报忧信息要会报,首先是实录,不放大,不缩小,若是小事一桩,也无需“小题大作”,这与“见微知著”不是一回事。到底怎样报忧。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这样做:一是可以反面问题正面报;二是多方核实综合报;三是反映问题的同时将本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所做的工作一起报;四是要送领导审签后再上报。

    (二)突出地方特色。

      搞艺术的有句行话,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编写信息也是同样道理。只有突出地方特色,才有代表性、针对性,才能创“名牌”、出精品。一要抓住中央、省委重大决策在当地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二要抓住本级党委领导同志的工作思路以及基层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典型;三要抓住当地区域特点。严格把好审查关。怎样把关?就是要站在领导和全局的高度,审观信息的价值,决定信息的取舍,做到既不漏编一条有价值的信息,也不随意编发一条没有价值的信息,并严格坚持四不发:情况不实不发,有疑点的不发,问题吃不准的不发,文字不精炼的不发。

    注意不同类型的信息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动态型信息注意及时性、苗头性,政策型信息注意针对性、建设性,经验型信息注意典型性、实用性,问题型信息注意倾向性、真实性,民意型信息注意代表性、客观性,言论型信息注意启迪性、新颖性,预测型信息注意科学性、可信性,工作型信息注意地方性、特殊性,建议性型信息注意超前性、可操作性。

      要研究信息上报规律。主要是“三特征三反映”,做到:长期性工作定期反映,阶段性工作集中反映,临时性工作突出反映。

      师法自然,道法自然。信息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若一旦成了套路那就是信息的悲哀,信息的写作要师法自然。有人总结了信息的“一年四季歌”:首季开门红,实现双过半,奋战七八九,大干一百天”。行文当中总是:思路,一二三四;成绩,ABCD;经验,甲乙丙丁。久而久之就有了框框、套路,像六朝的骈文,明清的八股。八股文初创之时,不是没有道理的。它先要破题,后要束尾,中间起承转合,一般文章内容大致如此。道法自然,是说写文章如“行云流水”,苏东坡笔下,“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出于自然。同样是一个水,或喷涌而为泉,或积聚而为潭,或飞流直下而为潭,或汇纳四方而为湖。同是一个洞庭湖,或“阴风怒号,波浪排空”,或“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大自然多姿多彩,瞬息万变,行云随风舒卷,流水自西向东。工匠与大师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师法自然,巧夺天工。

    四、信息的改编及综合运用

      信息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富矿,可以挖掘改编成各种需要的材质,下面列举一些,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信息的新闻化处理。

      信息的新闻化处理,是指将信息的内容以新闻的形式进行传递交流。通俗地说,是将简报信息改编成新闻稿件。

      将简报信息改编成新闻稿件,通过报纸、电视、杂志等新闻媒介宣传出去,不仅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同时,采取这种“信息开路,新闻搭车”的联动方式也能较好地开展审计宣传工作,明显提高文字工作效率。随着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大量的简报信息需要转化为新闻稿件,研究并掌握信息的新闻化处理方法和技术便显得十分必要。

      信息的表现形式,如行文格式、内容结构、语言等,主要是根据党政领导和机关等内部接受对象的需求而确定的,与社会读者所适应的新闻文体有较大的差异,将其改编为新闻稿件,应当选择与其最相近的新闻体裁进行嫁接改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我们以问题类、成果类、经验做法类、动态类、讲话类信息的结构模式为例来阐述处理方法。

    (二)问题类信息的改编。

      问题类信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行业调查形成的,所反映的问题份量重,有原因,有建议,结构较全,篇幅较大,通常称之为“大调研”,它与新闻体裁中的问题型调查报告相类似。新闻中的调查报告是综合了较多事实,系统地阐述和剖析一个重大问题的情况报告。其特点是内容较多,篇幅较长,注重运用背景材料详细地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采用概括性语言叙述事实,以叙述为主,在叙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从大量的事实中引出结论。

      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由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结尾四部分组成。标题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一句话单行标题,标明调查的对象或主要问题,如《XX市中小学收费情况的调查报告》;另一类是由主副题组成的双行标题。主题表明观点,提出问题或揭示意义,副题写明调查的地点、对象、范围等要素。导语的写作,与问题类、经验做法类信息的要求基本相同。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这部分要写明调查的主要问题、结果及解决问题的建议,相当于问题类信息的问题、原因、后果、建议部分。结尾一般要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来确定。按问题、原因、后果、建议的顺序写作的,建议是结尾;无建议的,也可展示其发展变化趋势,引导人们去思考。

      将“大调研”改为问题型调查报告时,要注意利用新闻标题灵活多样的表现优势,在原信息一句话标题的基础上,增加引题或副题,对主题作进一步的引申和交代,有利于引起读者的注意;是否增加结尾或背景部分,要根据主题及社会接受对象的需要来确定;语言上尽量追求活泼,以增强可读性。有些结构齐全的“大调研”基本上不需修改就可刊登在报刊上。

      问题类信息的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对情况的综合分析,辅之一定的调研活动形成的。此类信息的结构比较灵活,或省略原因,或省略建议,或原因、建议比较简单,篇幅比较小,我们称之为“小调研”。“小调研”与新闻体裁中的工作研究相类似。工作研究是对实际工作中新的重要问题的研究、提出改进建议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新闻改革、创新的产物。有的也把它归为调查报告。然而它在写作上更具灵活性,篇幅可大可小,因此,比较适合“小调研”的转化。

      将“小调研”改编为“工作研究”时,标题要注意选择最有吸引力并能准确揭示主题的语句和样式;导语要紧扣社会大众对所阐述的问题的敏感点,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等新闻要素交待清楚,为引出下文做好铺垫。必要时插加新闻背景,以补充新闻事实,深化主题,提高新闻的可读性。

      有些“小调研”可改编为新闻的“来信”形式。“来信”比较灵活。内容上,可反映问题,可发表探讨性的意见,也可提出某种建议,能缩能伸;形式上,比较自由,不拘一格,可长篇大论,也可一事一议。来信的语言与信息语言相类似,一般比较朴实。因此,改编时除文章头尾按书信格式作一下改动外,其他一般不需变动。

      有新闻价值且有条件补充材料的问题类信息还可改编为工作通讯。工作通讯是报道工作中的新鲜经验,探讨工作中的新鲜问题的新闻体裁。从其表达特征看,有的是报道型的,以报告事实为主;有的是研究型的,既报告问题,又探讨成因和对策;有的是札记随感型的,根据所见所闻阐发议论。有些以暴露问题为主且原因和建议比较简单的问题类信息,可改编为报道型工作通讯;有的既报告问题,又有原因对策的,可改编为研究型的工作通讯。改编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增加的部分必须是读者想知道而又有助于揭示和深化原信息主题的内容;二是体现通讯的写作特点,即用“工笔”来展示情节、再现场景、阐发理性,借助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来达到目的。

    (三)经验做法类信息的改编。

      经验做法类信息中,一部分是偏重于介绍经验的,由经验交流、典型发言改编而来,如介绍队伍建设、廉政建设、业务建设经验的信息文章,写作上多呈并列结构,层次较多,篇幅较长,内容翔实。另一部分是介绍做法的,如对某种审计方法、技术的介绍,文字较少,篇幅较小。二者都适于改编为经验型消息,前者还适于改编为报道型工作通讯。

      经验型消息,是一种用消息的形式报道新鲜经验的新闻体裁。它主要采用叙述或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经验型消息按内容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经验消息,一篇报道只介绍一条经验或做法,适用于做法类信息的改编;一类是综合经验消息,一篇报道结合一个中心问题介绍多条经验或做法,适用于经验类信息的改编。在写作结构上,前者类似动态消息,可采用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提要式等结构形式;后者有的采取并列式结构并列叙述几条经验或做法,有的采用递进结构把有关几项经验按照内在逻辑联系依次罗列出来。

      报道型工作通讯主要用于向读者报告某项工作中比较成熟的新鲜经验,或某地某单位发生的关系政治经济及党风、民风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它比较适合经验类信息的改编。与经验消息相比,工作通讯容量较大,内容较为翔实,经验介绍较为具体。改编中,要以最吸引人的情节、议论、引语开篇,在主体中叙述主要事实,展示情节,再现场景,在刻画人物、阐发理性方面,要借助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来达到目的。

    (四)动态类信息的改编。

      动态类信息一般可改编为动态消息。动态消息的题材范围广,几乎无所不包,是消息体裁中报道量最大、时效最快的一种体裁,最能体现新、快、短的特点。它内容集中、单一,所报道的多是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点,主要向读者报告发生了什么事,而不须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因此,一般来说,它比其他体裁的消息篇幅要短小,多是几百字、百十字、甚至几十字。简报信息中一些贯彻会议精神的动作、实施某项审计的情况、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的措施等等,都可转化为动态消息。

      将以制度、措施建设为内容的信息改为动态消息时,一般采用提要式写法,即把新闻中最重要事实概括写入导语,然后按时间或内容顺序逐层叙述。改编时应注意增加新制度、新措施出台的背景,及出台后的效果或可能产生的效果等等,否则就引不起编辑或读者的注意。

      以会议情况为内容的信息,可改编为会议消息(也叫会议新闻)。改编时一般采用时序式的写作结构,即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到结束的逻辑进程。原信息的写作内容也需作一定的调整。通常的会议信息的内容,导语部分把参加和出席会议的各方人员、主要程序、主要内容等介绍得比较详尽,能够为上下级审计机关了解和召开此类会议提供借鉴,也有资料留存作用。如果作为新闻,面对的主要是社会大众,他们关注的是想解决或已解决了什么问题,而不太在乎都是谁参加了会议。因此,修改时,应筛选对当前工作有指导作用的精华部分,报道读者最关心最想要知道的问题,删去可有可无的部分。

      反映贯彻、部署、实施上级重大审计任务情况的动态信息,因其空间范围较广,包含数个新闻事实,这些新闻事实之间又呈并列关系,所以改编时宜采用与其相近的总分式新闻写作结构,即先用导语总括各个新闻事实的共同性,之后再分述各个新闻事实。改编此类动态信息,必须选择群众感兴趣、对社会有影响、启迪作用的内容,才能增强宣传效应。

    (五)成果类信息的改编。

      成果类信息一般可改编为动态消息。可供改编的有:单一性的成果,如审帮促成果显著的典型事例;阶段性成果,如某一阶段的专业审计(投资审计、企业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等)成果;总体性成果如半年、全年或几年的主要审计成果,等等。有些既有做法又有成果的复合结构信息,也可改为动态消息,改编时可采用提要式或总分式的写作结构。

    (六)讲话类信息的改编。

      讲话类信息的改编要视情况选用恰当的体裁。会议讲话一般改编为会议消息,重点报道领导讲话内容或会议的其他重要情况。对领导非会议场合下的有指导、借鉴、启迪价值的讲话,可改编成理论性的文章,在报刊上刊登。改编时要注意人称、口气的变化,使之变为在更广范围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有些简报信息内容过于概括,难以直接转化成新闻,但可据此为线索,进行大的修改补充,用特写的体裁表现出来。新闻特写是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抓住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和典型意义的片断,形象、突出地报道新闻事实,使其富于立体感,从而集中、突出地展现新闻主题,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新闻特写的描绘对象必须是真人真事,连细节也必须是真实、准确的。

      上述各类信息的对应新闻体裁处理,只是一种基本的处理方法,起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信息和新闻所表达的内容是一定的,但其表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随着新闻写作的创新与发展,其写作方法越来越丰富多样,也为信息的新闻化处理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与方法。

    五、如何写好政务信息

      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了世界的三大资源。它是客观事物的特征的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与联系的表征和经过传递后的再现,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并且对人们有用的数据材料。所谓政务信息,指的是政府及其部门在政务活动中所涉及的一系列信息。

      信息编辑的常用技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炼,就是从枝蔓庞杂的信息素材中重新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主题,这是信息编辑的基本功。二是摘取,就是把信息素材中最精华的部分摘取出来,删繁就简,这是信息编辑中最常用的手法。三是更题。就是用富有新意、引人注目、有效高立意的标题,更替原有信息素材的概括不准确或没有新意的标题,促使信息价值的升值。四是综合,就是将单条信息反映的问题,由零碎到完整、由点到面的进行归纳和分析,形成揭示富有全局意义的信息。其中运用最多的是信息标题制作和信息文稿的编写。

    (一)信息标题的制作。

    一个好的题目,往往有挈领全篇,揭示主旨引起读者阅读愿望的作用。一般而言,信息标题的制作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是直观明白,一目了然。标题应当就避虚,开门见山,绝不使用套话、大话、空话。

    二是简练概括,一语中的。标题应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三是新颖醒目,揭示全篇。标题不能象报告和汇报材料那样,写成“关于某某情况的报告”、“关于某某工作的汇报”,也不要采取“抓了几项工作”、“有几点体会”之类的写法,而应当抓住其中最新鲜的事实,在标题中有所反映和透露。需要注意的是,标题新颖是朴实基础上的新颖,不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不要作不必要的形容、修饰,不使用不严肃的语言。

    四是节奏明快。有可读性。

    (二)信息文稿的编写。

      这是信息材料的主体。在编写信息文稿时当把握以下特点:

    1. 主题要凝练。鉴于信息文稿篇短小,时间要求快捷的特点,每篇的凝练必须做到“三个集中”:一是反映的事情集中。二是论述的观点集中。三是语言材料集中。

    2. 立意要新颖。一则好的信息应当是人们前所未闻或“没注意到的”新东西。要编写信息时必须突出一个“新字”。主要包括:观点要新,内容要新,角度要新。

    3. 结构要严密。信息文稿篇幅较小,要求信息文稿必须结构严密、辞章简洁。一般文稿讲究起、承、转、合。信息在章法上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有时只要几句话就可以表达一条重要信息。即使内容较多的信息文稿,也不象一般文章那样有完整的体式。

    4. 层次要清晰。信息文稿由于篇幅短小,一般不分段落。一段成篇,这就要求语言紧凑,表述清楚,在内容的层次安排上见功力。

    5. 格调要庄重。政务信息是为政府领导服务的,其内容都比较严肃。因此,要求信息语言必须同其它公文一样端庄、郑重、平实、明快。

    6. 语句要精确。信息文稿不一定好文章。但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得体通顺,让人不折不扣地了解信息的本意。要做到词要准确,恰好其分;词句要简炼,句无累字,篇无累句。

    (三)信息与公文、新闻的主要区别。

    要做好信息编辑工作,必须了解的把握信息文体与公文、新闻的主要区别。

    1.信息文体与其它公文文体有不同的内涵。每种公文各自的作用和功能。各有其固定的文件格式和要求。起草公文必须按不同种类的公文格式、要求去做,不能随意改变。而信息是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的,起耳目和参谋的作用,因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信息编写要求开门见山,首语入题,用语准确,朴实自然,文章篇幅短小精悍,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阐述道理。

    2. 政务信息与新闻的区别。这是政务处工作者最易混淆的,实际上,政务信息与新闻有明显的区别;一是服务对象不同。政务信息是为政府领导服务,有明显的内参性和机密性。新闻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其消息是共享的。二是反映内容不同。政务信息侧重反映实际工作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等,要求喜忧兼报,不回避和隐瞒问题。新闻主要是以正面宣传为主。三是写作要求不同。信息文体基本上采用直叙的写法,干净利落,庄重朴实,力戒修饰,要求事实准确,分析中睛,建议合理。新闻体裁如通讯则可运用穿插、描写、倒叙、比喻、映衬、夸张、设问等手法。四是结构体式不同。信息文体是直言表述。一般不要导语,许多信息也不要开头、结尾,一段成篇。新闻体裁的结构则相对有所讲究,如消息体裁,通常包括导语、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新闻体裁为烘托气氛,提示内容,吸引读者,题目有肩题、主题、副题。信息文体则没有肩题和副题。一般以单句实题为主,讲究简洁明快,一语破的。

    (四)信息写作中的五字诀

    一曰精。信息写作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很讲究精练,力求把多余的字、句去掉,以扩大信息和信息刊物的容量。有的信息文章很短,象发在《人大新闻导刊》和《人民代表报》上的“奉化聘请小记者采访人代会”一文,只有200多字,是该期刊物(报纸)所有文章中最短小的,而效果却并不逊色。

    二曰深。我感到信息写作必须认真思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见人之所未见。只有深入挖掘,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才能给人以启迪。如《人大任命干部不宜有试用期》、《乡镇长进人大主席团的做法值得商榷》等文,就是深入基层,并经过认真思考写出来的,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因而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曰新。一则信息如何吸引人,抓住人的目光?说到底离不开一个新字。所以写作时,要注意新苗头,发现新问题,富有敏感性。当然,信息的新首先得符合系统的特点。譬如人大采写的“人大代表挂起网上意见箱”,“奉化人大代表自费编印社情民意摘报”等,内容都是代表的创举,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较有新意,因此在《中国人大》等报刊上发表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四曰特。所谓特,就是有特点、有个性,别具一格。这一点,常常被我们搞信息的同志忽视,但我认为这是信息成功的基础。俗话说,“文如其人”,有特色有个性的文章,至少能加深人们的印象,增强表达效果。所以写信息,除了上面已提到的几个特点,还追求语言平实、清新,遣字造句准确等,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五曰生。“生”,就是栩栩如生。信息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内容枯燥、题材类同,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除了内容及时反映基层、特别是一线的新做法外,在表达上,力求富有变化,能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语言,使之产生更佳的表达效果。如上面提到的小学生采访人代会,我就尽量写得活泼一些;而人大任命干部不宜有试用期一文,则就显得庄重严肃。但它们都较好地体现了文章内容的表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