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文件资料>>院内材料>>正文

    写作通则

    2015年04月22日 01:41  点击:[]

     

    写作通则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形体,脉络是文章的精脉,气势是文章的活力,含蓄是文章的神韵。

      2002年《秘书工作》第11期《历史巨人改文稿》一文指出:真理都是朴素的,世界上没有不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的道理和事物。令人不懂的文字,不是好文字;令人不解的言语,不是好言语。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贵,写任何文稿,都要力求让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力求精品化

      长洪以为,好的文章是一种精品,是各方面水平的集中体现;字斟句酌,文不惊人死不休,与现代快节奏社会不尽合时,但也不是没有必要,任何一个写作者,都要尽可能使自己的文章成为精品,至少是自己认为不能再好的精品。

      一篇好的文章,是写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独创的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

      2002年4月读摘,作家魏明伦指出:“硬”写出来可以,但别“硬”拿出去,因为写出来属于自己,拿出去属于社会,前者“硬”一点儿不妨,后者一点儿也“硬”不得。

    一、精品文章的标准:

      写文章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发表。编辑决定一篇稿子能不能发表,首先要根据选题和编辑思想,从来稿中初选出“对路”的稿子,然后再从对路的稿子中选出“发亮”的稿子。所谓发亮的稿子,是指稿件从内容到形式在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一要有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二要主题好,有典型意义,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三要谋篇布局合理,层次好,从文章结构到语言逻辑都经得起推敲;四要符合“真、短、快、活、新、实”的要求,即内容真实可靠,实事求是,短小精悍,时效性强,文体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思想,有新意,有角度,有深度。

    二、吸收别人意见出精品:

      2001年,长洪以为,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改不仅是自己改,而且是别人改,要尽可能多地接受别人的修改意见,从别人的修改当中吸收对文章精品化有用的东西。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见解,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是为文者的通病,接受别人的意见首先要有度,要有把别人的东西当好东西慢慢体会的决心,要知道别人改你的稿子也不敢轻易胡来,也是他水平的体现,取其智力成果,变成自己的东西,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因此,长洪以为,能不能接受别人的评论和修改性意见,即是提高文质的捷径,也是文章不能再上一阶的阻碍。

     

    体现思想性

      文稿的价值在内容,而不在文稿的长短、字数的多少。

    一、何谓体现思想

      文章的气质就在于意。意出以公心,行文不带杂念,铺排不夹成见,敢说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敢析别人想析而不曾析的事,敢碰别人想碰而不敢碰的题,敢的目的就是要明晰曲直,以正视听,拨乱反正,给人以豁亮感、振奋感、正义感和张扬感。

      文章的思想有高下之分,只是被人一般首肯和认可,只能说其文章是一篇文章;只有立意极高或者至高,使文章不仅立“意”,而且有“魂”,甚至有“精魂”,才是真正有思想的文章,当然达到这一步,离不开作者有求深求高的执著精神。

      古人论文,“不平则鸣”,中医论病,“不通则痛”。这几年社会上,包括我自己,确实常常有对传统的“不通”之惑,于是就有痛苦的求通的思考。文为通而写,打通作者之思,打通读者之思。文章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由不平到平,由不通到通的过程。这是情与理的梳理。

      柯云路有一个观点还是对的,他认为,自己“丰产”的原因是“静心”;他说,“作品像庄稼,如果庄稼地里杂草太多,庄稼就长不出来。”长洪以为,这里面关键是一篇作品要体现自己独特的思想,这个思想不一定全对,但只要论理充分,就有读头,就能给人以某一个方面的启发;没有主题或主题不鲜明,实际上就是一篇失败的作品。

    二、思想的获得

      文章要站得起来,它的脊梁骨是思想性,而一个正确思想的形成,需要千百次的感性认识,千百次的深入了解。不否认好的思想可能产生时瞬间的灵感,但灵感的产生也是平时积累的结果,没有平时的功底,灵感是不会光顾的。积累一靠阅读,二靠思考。唯有常读常想,才有可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好的思想不可能从天而降,关键在阅读,读不仅是读书,更多的是要读事,通过调查和学习两种手段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巴金先生说过:“我是从读者成为作家的。……多读别人作品只有好处。”一个连自己都不愿做读者的人,一个不把阅读当回事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是获得精神资源的一个重要渠道,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的人所写的东西难以经得住阅读的检验。……对于富有活力的思想家来说阅读也是一种创造,在阅读中发现、挖掘和提问会为深入思想做好铺垫。……在泡沫文化时代,写作者应当把阅读与大众文化消费区分开来,把阅读当成写作的一部分,与经典文本和文学大师自由地对话,以此来超越时代和自身的局限。

      从某种角度讲,写文章的过程,就是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资料的过程。

      好的思想来自于观察,冷眼旁观,即便是路边的人群,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表现着一种心态,一种观念,一种教养,一种这个时代、这个环境的印痕,从中是可以觇知世态的。

      文如其人,作文者,需有德,德正则文美,德不正,则文必言不由衷,难经历难。至少在写一篇文章时,作者的德是好的,只有德好了,才能心口如一,倾心而谈。因此,欲成美文者,首先还要修德,要勤于思考人生,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进而写出有思想的文章。

    三、如何体现思想性

      因文字而取祸,对于真正用心写文章的人,可能难以避免,区别仅在于祸的大小和多少不同而已。长洪以为,能免之祸不得之,不能免之祸勿惧之,既要有当祸不让之原则性,也要有化祸为友之灵活性。同一个主题可以用不同的体裁来体现,选一个合适的体裁,来传达作者的思想,这本身就是一种修养、一种艺术。何况,中国社会正在一天天走向民主,活在21世纪的阳光下,对一个写作者而言,怕可以理解,但因为怕而无所作为,最终只会被历史嘲弄了。

     

    体现艺术性

      语言素养是一切写作的基本功,语言用得好与不好是评价文章艺术性的核心内容。

    一、求趣

      在有思想的基础上,写好文章还要“加噱头玩效果”,要“往白开水里兑可口可乐”。

    二、求短

      写文章能把意思说清,能让人家听懂,能把事情办成就行。在此基础上,要努力写短稿,文章能不能写得短一些,实际上体现了写作者艺术素养的高低。

    三、勤改

      写文章,往往改一字妙趣横生,其工夫全在炼字炼句。古人关于炼字的警句有:百炼为字,千炼为句;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修改文章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文章再认识、再研究的过程。通过完善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锤炼语言等过程,作者自己的主观认识与所要反映的客观事物、所要揭示的客观规律更加贴近,更加协调。

     

    体现时代性

    一、电脑写作的认识和前提

      首先,电脑写作并非电脑自动化写作,而是写作者使用电脑——微型计算机进行写作,或称 为用电脑——微型计算机对信息进行中文(汉文或华文)处理。电脑写作只是改变了写作工具和写 作方式,即改变了以传统意义上的笔和纸作为工具进行“写作”的方式,采用以电脑及其操作系统 和中文输入法为工具进行“写作”的方式,并未改变写作主体、客体、受体,也未改变“写作”的 本质、规律、规则、技法、技巧和各种文体的写作注意事项。

      但是,写作者由一种写作工具改变为另一种写作工具,从一种写作方式改变为另一种写作方 式,将一种写作习惯改变成另一种写作习惯,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因为写作工具、写作方式 和写作习惯的改变所带来的困难,你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作家王蒙、韶华和学者刘锡城早期使用 电脑进行写作的体会对我们掌握电脑写作很有启发。

      王蒙:“我常感叹,写作不仅是一种脑力劳动,而且是一种体力劳动。一部长篇小说二三十 万字,您光抄一遍试试。”“我用电脑没经过任何培训过程,拿过来就胡打上了。一开头用汉语拼 音方法输入,我自以为精通汉语拼音,不会有问题。实际上有些字自己读的音就不准,拼出来当然 也不会正确。例如荨麻疹的荨字,我拼‘xun’,怎么也找不到这个字,无法去查字典,才知道它 的正确读法是‘qian’。赝品的‘赝’字的正确读音与拼法也是查过字典才闹明白的。拼音输入帮助我纠正了不正确的汉字读音,慢慢也就习惯了。特别在掌握了双拼技巧以后,拼音也打得蛮快。我用拼音方法输入‘写’了近五十万字的文稿,其中包括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中的后三分之二、小说《奥地利粥店》、《成语新编》等。”后来他又学会了五笔字型输入法。他深有体会地写道:“说实话,现在什么事也不如坐电脑前头打字那么有魅力。当然,电脑的作用不仅是打字、修改、复制、存底、编索……妙用无穷。过去寄稿子到外地最怕的就是把稿子丢了,现在再也不发这个悉了。我给天南地北寄稿子现在连挂号费都省下了,劳动的条件当然是过去无法比拟的。端端正正地一坐,眼睛距屏幕一米多,,花眼也不必戴花镜,十个手指头全用上了,不像写钢笔字那样,靠的是一只手上的三根手指头。据说两手十指同时操作还有利于大脑,老了不得偏瘫。”(出处同前)

      韶华:“我和一些作家朋友交谈电脑写作时,还常常提到一个问题:他们坐在电脑屏幕前面 不习惯,影响思路。我的意见是:习惯习惯,先‘习’而后‘惯’。我现在已经习惯了。即使写一 封短信,也要打开电脑。免除写了改,改了再抄,抄了再改、再抄之苦。况且我爱玩机器,写作和 ‘玩’结合起来,快哉!”(《作家“换笔”选择什么编码?》,1996年1月26日《文艺报》6版)

      刘锡诚:“我感到电脑很适应我的研究工作,只要坐在电脑桌旁,我的思路便很快畅通起来,思维跟着键盘敲击的节律而流动,丝毫不受敲击动作的束缚或影响。近年来我的主要方向是文学理 论批评和文化人类学理论,有时也写些散文随笔,所以我的写作不追求很快的速度,而常常需要给 理论逻辑留出一定的时间,有时候甚至还需要查证一些参考书籍,输入一些有用的材料。我不是录入员,录入员是要求较快的速度的。我想,作为一个研究者,我用全拼双音来打字,其速度就足够 用了。几年来,我已经在键盘上写完了民俗理论专著《石与石神》、随笔集《走出四合院》和一些 论文、散文随笔,基本上完成了文艺理论专著《中国原始艺术研究》,还帮助把妻子的一部近30万字的专著《灵魂信仰》也敲进了电脑。电脑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它给我带来了乐趣,开发了我的心智,熔铸了我的成果,我一天都离不开它了。”

      “电脑毕竟不是人,有时是不通人性的。在用电脑的过程中,也出过一些麻烦,甚至是大麻 烦。……我就通过电话请教作家吴越,问他怎么办。”“作为一个文化人,我还只是把电脑停留在 当作书写来用,其他诸多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开发。”(《忠实的伙伴》,1996年2月9日《文艺 报》6版)其次,用电脑进行中文写作,除了你必须有计算机和你必须会正确书写或拼写汉字,还 需具备两个前提:第一、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第二、了解并掌握五笔型码输入 法、区位码输入法、全拼输入法、GKB全拼输入法和其他中文输入法中的一种。在你准备这两个前 提的时候,还建议你为计算机安装Pwin97或Pwin98,并在电脑上安装Office(其中有全中文组件:用于文本写作的Word97,用于写作中需插入表格的Excel97,用于发电子函件的Outlook97和用于发传真的Excheng4.0),以及安装浏览器IE4.0(InternetExplorer4.0)。其次,建议你一开始就下决心学用五笔型码输入法。只要你背会五笔型码的25个高频字(“不要以为经主和我同一民工在这地上发了是有产的中国人”)及其在键盘上的位置,再经过不断的练习,就可以很快地掌握它。否则,就可能在学用了拼音等输入法之后仍然要改学五笔型码输入法,这是王蒙等作家也是笔者的经验。

    二、如何用电脑为写作准备材料

      一个人仅会使用电脑输入汉字只能称作会用电脑写汉字,还不能称为会用电脑写作文章。我 们知道,任何真正意义的写作都需要从前期准备开始,尤其要做好写作前的材料准备,否则就会成 为“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你要用电脑写作,就不能把电脑仅仅当作“笔”。作家叶楠 说:“电脑固然可以代替笔书写,它还可以随时轻易地无数次取出(拷贝、印刷);不仅如此,由 于CD-ROM(光盘驱动器)和高容量激光盘的出现,它还是文字、音像资料阅读器和储存器。每 一个作家都有书架过小的苦恼,而不久的将来,你完全可以以小巧的激光盘来代替你的书,一个书 柜的容积、放置的光盘量、盛载的文字和视听资料,不夸张地说,要超过书籍的千百倍之上。要知 道,一个光盘的文字盛载量是几亿个汉字呀!也还不仅如此,在我国,电脑进入联网时代,高速信 息公路,已不是一种想象,而是眼前的现实。个人电脑一旦纳入高速信息公路,它便是快捷而廉价 的双向信息传递工具。通过它可以从多种渠道‘借阅’文献资料和世界范围的社会信息(将来一定 有各种在高速信息公路传递的电子报刊出现)……当然也可以用它传递你的作品(包括声像作品),把作品直接送到出版社编辑的桌案,这要比传统电信快捷安全得多,费用也要低廉得多。那 么,电脑对于作家,它相当于什么呢?我只能说,它是帮助作家创作的尚在发展中的奇妙的多功能 工具。”(《电脑不仅相当“笔”》,刊1996.7.5《文艺报》)

      用电脑进行写作材料准备,有五条途径和方法:一、上Internet网,进行检索和下载材料;二、从电子出版物读取和调用有关材料;三、运用扫描仪对书报刊上的材料进行扫描识别后存为文件;四、用Outlook收发电子函件来获取材料;五、用Excheng收发电子邮件来获取材料;六、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发送传真来索取材料。

    (摘自: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

      电脑不仅是帮助进行文字处理,而且是写作的高级助手,可以大大地提高写作效率和写作质量。用足用好电脑写作,对自己从事法治、政治、育治等工作都将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现在这方面有了较好的基础,以后要进一步在靠电脑积累资料,建立资料库;靠电脑智能化地处理信息方面再作努力。

     

    体现个性

      有人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就是蠢才了。文章是对现实这个“女人”的反应,同样也不能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乃至第N个将“女人比作花”的现象。中国的汉字,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最丰富、最富于表现力的文字之一,只要作者或编辑们多动一下脑筋,好好琢磨,什么样的标题想不出来?何必老是给人牙慧,吃别人嚼过的馍,争先恐后去年充当第N个将“女人比作花”的人呢?